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国土部“晒”出房企囤地六大绝招

发表于2010-09-08
最近,当国土资源部披露囤地抄地名单时,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承认,全国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情况,特别是一些房地产企业囤地手段成为房价上涨的极大隐患。
发表于2010-09-08
绝招1:挖坑待建 坐等升值

    根据国土部规定,土地闲置满一年但不满两年,需按照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%征收土地闲置费;对土地闲置满两年、依法应无偿收回的,将无偿收回,重新安排使用。然而面对开发商极其“缓慢”的项目工期,地方政府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对此业内人士指出“挖坑待建”是其秘密武器。

发表于2010-09-08
绝招2:推脱周边居民反对 囤而不建

    在国土部囤地名单中,北京某项目用地五年了还未开发,开发商给出的理由是,由于建筑方案遭到业主反对,导致政府部门一直未对该项目的开发手续予以行政许可。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拖延不开工的借口,开发商可以通过邀请规划部门的介入,采取听证的方式在合理的期间内可得到解决。

发表于2010-09-08

绝招3:开工大限前改规划 囤地获利两得益

    在囤地的种种招数中,主动改规划是很高明的,因为根据规划部门规定,在提出修改规划申请后,至少有30天的公示期。在刚刚被曝光的国土部囤地黑名单中,泛海建设的四块地就经过了三次规划调整,并凭借每次《规划意见复函》拖延工期。

发表于2010-09-08

绝招4:外资身份做掩护 手续难办囤地有理

    据了解,特殊身份也经常成为囤地的理由。屡屡登上“囤地黑名单”的华润置地每次回应媒体都说,之所以两年多没能及时开工,皆因自己有外资背景,投资项目需发改委审批。而负责审批外资开发商拿地手续的发改委则表示,虽然外资审批手续要走国务院,时间会稍长一点,但最长不会超过3个月。

发表于2010-09-08

绝招5:大地块分批开发  延期盖房“顺理成章”

    “开发期数由一两期变成三四期,甚至是七八期,这样一般两年内就可以盖好全部上市的房子,最终可以陆续卖上三四年。随着后期房价上涨,同一地段的房价比两年前上涨四五成,甚至是一两倍,开发商自然赚得‘盆满钵满’,利润比正规开发要高出好几倍。”在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开发商眼中,这样变相囤地的招数早已不是业内潜规则。

发表于2010-09-08
绝招6:倒手买卖 不开工别怪我

    登上“囤地黑名单”的北京市启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,是李泽楷的盈大地产旗下全资子公司。该公司2006年以5.1亿元拿下北京工体北路4号地,以各种理由不开工建设,直至2009年8月以1.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.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香港上市公司瑞安建业,李泽楷此一倒手,净赚4.1亿元利润。这可谓是各种囤地招数中最绝最“露骨”的一种。(来源:海南日报 )

上一页|1|
/1页